80後媽媽不重成績愛分享 身教5歲兒子敬老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12/29 11:05

最後更新: 2016/12/29 20:23

分享:

分享:

怪獸家長充斥,孩子追趕成績忙得透不過氣,5歲男孩「包包」卻常隨母親通街「盪」,老遠已主動與街上長者打招呼,再熟練地從媽媽的環保袋拿出臘腸送給坐在街上的婆婆。

俗稱「放火」的平等分享行動,是包包兩母子的日常。送完臘腸,包包童言無忌突然大聲說:「婆婆你甩牙啊!」媽媽陳卓瑤立即笑言:「你自己都一樣甩牙!」正換門牙的包包與婆婆相視而笑,離開前,包包更不忘祝婆婆身體健康。

陳卓瑤說,自己從不強行要求就讀幼稚園的包包與人分享,但就帶著他穿梭回收店及後巷,身體力行關心長者。而帶著包包的好處就是更易與長者打開話匣子,聽到一個個震撼的故事:

誰會想到坐在街上的婆婆其實擁有物業,不過與同住的媳婦夾不來,每日清晨便流連街上;甚至有婆婆會告訴我,她嫁了三次,但她老公並不知道!

大概,一代傳一代的身教就是最有效的教育。陳卓瑤笑言自己無特別嗜好,不愛旅遊、電影,卻喜歡與長者傾談,源於她小時候由外婆照顧,常到長者家中串門及送食物,漸漸養成關心社區長者的習慣。

外婆從來無叫我去關心長者,只是帶著我去探鄰居,煮了食物都會分給其他公公婆婆,還一定要我跟老人家打招呼!

她大學畢業後當上社工,至兒子出生後轉任兼職教師,教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。轉職無減她對長者的關心,患有認知障礙的外婆離世後,她更協助一名自力更生擺賣、卻被食環拘捕的六旬老伯網上籌錢繳罰款,從這時起,陳卓瑤會隨身備有「火柴」(現金卷),通街與兒子「放火」向長者送暖,漸漸成為一家人生活的一部分。包包自豪地說,上周才與媽媽焗了他自己最喜歡的朱古力蛋糕,送給公公婆婆。

包包喜歡與人分享的性格在訪問期間表露無遺,他喊肚餓,但買到雞蛋仔後不忘分享,伸手餵記者食雞蛋仔,用膳時亦主動將喜歡的菜心與記者分享:「肚餓啊!食了才寫!你不餓嗎?」小小年紀的他,習慣在每件小事上關心人。

向麥難民及拾荒長者「放火」(現金券)是媽媽陳卓瑤(左)及兒子包包生活的一部分。媽媽說,我們不過是普通人做普通事,不是幫,只是識朋友,有能力的,便將自己擁有的跟其他人分享。(曾耀輝攝)

被問及教子心得,陳卓瑤謙稱:「我們不過是普通人做普通事。」她說,自己跟當年外婆一樣,從不要求兒子與人分享,只是提供選擇,讓他決定要不要幫人:

無特別教,只是我無請工人,我去哪,包包都要跟著我,之前在街上識到由婆婆照顧的三姐妹,包包回家後說想將自己唯一一個筆盒送給她們。

她強調道:「不是幫(長者),只是識朋友,有能力的,便將自己擁有的跟其他人分享。」她不想令「老友記」誤會她是可憐或不尊重他們。

其實包包天生弱聽、口肌較弱,上課時或會聽得不清楚,學習廣東話及普通話的速度較慢,幸讀書未見大困難,而且喜歡較易發音的英文。陳卓瑤說,無特別安排兒子學課外活動或補習:

成就不是單靠讀書決定,每人都有優點、缺點,在成長時幫他、陪他,以彌補不足。我想他在面對世界、不同人時,仍可持守自己理念及價值觀,現時大家擁有太多,太快得到,我不想他為了追趕大眾期望,只是想他有自己的目標及方向。

陳卓瑤從不要求兒子與人分享,但就如當年外婆牽著她走訪鄰居般,牽著兒子走過回收店及後巷,向長者送暖。一代傳一代的身教或許就是最有效的教導。(曾耀輝攝)

道別前,包包媽媽重覆那一句,「我們不過是普通人做普通事」,更呼籲大家多行一步,關心身邊的長者。「即使是談天說地,打招呼,已經很好了。」比起金錢,很多時長者更需要時間及聆聽,而有時候,已清洗及踩平的汽水罐,比起現金券更能感動人。

有興趣了解更多包包的平等分享經驗, 可以到媽媽陳卓瑤fb瀏覽。

【其他熱話】年底荷包大掃除 過期coupon如何復活?

【其他熱話】捐血你要知 AB血型是「萬用受血者」?

【其他熱話】抹茶 VS 普洱 茶葉抗氧化能力比拼

撰文 : 鄧穎琳 經濟日報記者